今年1月,誼品到家BD楊鳴遇到了菜鳥驛站的站長方超,這催生了他自己開一家菜鳥驛站的想法。
方超是菜鳥驛站的站長,同時也是一名社區團購的團長。他介紹稱,除了快遞業務外,現在幾家社區團購平臺承諾的傭金能給10到15個點,“順便賺些外快”。
楊鳴開始盤算,自己所在的小區有24棟樓,近千名住戶,如果一個平臺平均一天賺40元,五個平臺累計就是200元,再加上菜鳥驛站賺到的錢,月入1萬元沒問題,甚至可以達到2萬元。
說干就干。楊鳴立即給家里人發微信,“姐,你可以做菜鳥驛站,到時候就照我說的,將所有的顧客引流進你自己的群就行?!?br>
楊鳴今年29歲,因為不滿足上一份工作的工資水平,于是乘上了社區團購的東風,成為誼品到家的一位地推。而誼品給出的底薪是4000元,簽約一家門店還能獲得500元獎勵。在地推過程中,他遇見了方超。
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,互聯網巨頭紛紛參戰社區團購,平臺間對攻激烈,前期開城時,各家對BD、團長的需求猶如黑洞般龐大,和楊鳴、方超一樣的人多如牛毛。
但現實正在給他們帶來重擊。
隨著社區團購業務逐步推進,楊鳴依然沒有實現“月入過萬”的夢想,他也覺得這份工作干不長久;而做了五家平臺團長的方超,也發現平臺原本承諾15%傭金,實際只有一半,并且越來越低。
楊鳴、方超的遭遇也是大部分BD、團長們的普遍經歷。他們曾經被社區團購所吸引,縱身入海,但最終發現,不過只是黃粱一夢。
畫餅充饑
如今,打開百度貼吧、招聘網站,搜索“社區團購”崗位,各家平臺都開出了“豐厚條件”,大舉招募BD:
“底薪4000元+提成100元/個團點?!?br>
“底薪5000元+拓展一個團點最高120元提成?!?br>
重金之下,“勇夫們”奔向不同的社區團購平臺。盒馬集市長沙開城首日,一位曾做過橙心優選的BD,第一天就將手中的123個團長,“轉移”到盒馬集市。
按100元一個有效團點的提成計算,他當天收入大約能達近萬元。
這樣的例子并不少,不少社區團購平臺的BD在掌握團長資源后,開始挨家跳槽。一位興盛優選的BD說,“山轉水不轉,能賺到錢就行?!?br>
這樣的做法并不持久,楊鳴更是從未經歷過。
在加入誼品到家兩個月,楊鳴開發的門店在40家左右,按照理想狀態,月薪過萬不成問題,但實際到手的月薪,還不到6000元。
楊鳴認為主要原因是誼品到家的財務不透明。他自己沒時間去核對每個團長的訂單量情況,但他認為實際工資遠不止這個數。
但實際上,誼品到家在南京開城后,平臺缺貨、漏貨情況嚴重,顧客投訴洶涌,導致平臺單量低迷,所以BD們業績很難達標。
更有甚者,不少誼品到家的BD還得身兼“客服”“售后”等職責。無論收入水平還是工作內容,都與當初楊鳴所想象的截然不同。
“以為只要辛苦開團,就能月入過萬,現在看來不是,難道是選錯了平臺?”楊鳴對前途產生了懷疑。
而其他平臺BD們的遭遇也大抵相似。平臺對BD采取的態度基本都是快速淘汰,用完即棄。
此前便有爆料稱,橙心優選在長沙開城幾個月后,便開始進行裁員,由于大部分BD還沒有過試用期,因此也沒有賠償。而多多買菜更是通過服務商模式,將開團工作外包給第三方服務公司,BD與平臺之間沒有任何法律關系。
興盛優選同是如此。不同于其他平臺,興盛優選采取的是一種“類傳銷”的推廣方式。BD通常沒有底薪,收入主要來自于發展的下線。一名入職興盛優選三個月的BD告訴地歌網,自己每個月收入剛過1000元,而此前興盛優選的部長們則是承諾,做得好可年入百萬。
在社區團購這場賽事中,幾家平臺為了快速搶占市場份額,招募了大量BD進行開團,但實際上,一個城市往往只要幾個月就開團結束,其中只有一部分BD有機會留下來轉入運營崗位,其他人將被無情拋棄。
類似的情況,團長們也同樣在經歷。
前途未卜
“請你立即出去,這里不歡迎你!趁我的態度還算客氣,立刻、馬上、出去!”在南京一家芙蓉興盛店門口,店長王皓一邊驅趕著誼品到家BD,一邊拿著厚厚的一沓A4紙片,清點其他平臺的商品。
王皓如今擔任6家社區團購平臺的團長,其中包括橙心、美團、多多、京喜拼拼等。
在社區團購剛進入南京時,王皓每天要遭遇數波BD們的“轟炸”。BD們向他灌輸當團長的好處,每單不僅能夠拿到銷售額10%—15%的提成,還能給店鋪引流。
于是,王皓成為了團長中的一員。
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,在成為團長后,實際傭金卻只有8%,而且越來越低,“這些大平臺大同小異,一開始說得好好的,提成至少10%,現在抽成越來越低,誰有空誰做去吧!”他準備再干一個月,沒有什么起色,就全部關掉。
對社區團購“來者不拒”的劉嵐,也有類似的感受。
今年1月,劉嵐成為了一名多多買菜的團長。但她發現,多多買菜在地推過程中,同一條街道上開發了數家團點。為此,劉嵐非常不高興。
“根本賺不到錢的,一個小區就有十幾個點位,怎么賺錢?單量都被大家搶走了,而且都是些街坊鄰居,沒人好意思拉客源?!奔由蟿顾诘男^樓剛剛交付,入住率不高,她所在的團點每天只有數十單。劉嵐覺得“僧多肉少,沒什么意思”。
更讓她覺得失望的是,多多買菜的業務員上門推廣時,告訴她傭金能給到10到15個點,但有一天她所在的團點銷售了1000多元商品,但實際提成卻只有30元,“也就3個點的傭金!”
“如果你身邊有親戚開店,想做社區團購,我奉勸一句,趕緊放棄”。
另外,由于產品質量差、缺貨漏貨等等問題,也讓劉嵐不斷向顧客解釋,“天天發廣告,天天缺貨,實在太累了。不想做了?!?br>
無論是王皓還是劉嵐,都在BD話術的吸引下,登上了社區團購這艘大船。他們都以為這是一門“躺賺”的生意,或主動或被動地成為了團長。
殊不知,團長所依附的平臺,才是擁有最高話語權的一方,團點密度、傭金水平,這背后是各家平臺經營策略所決定的,而“團長最終會扮演什么角色”,也在平臺的思考范圍之列。
大勢所趨之下,沒有人能抵擋住商業模式創新的洪流,BD、小店店主被裹挾入場,他們參與到這場大混戰中,但在平臺意志之下,他們努力追尋的“淘金者”野望,終是少部分人的結局。
更多身處其中者,依舊是“望梅止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