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爾泰曾經說過:雪崩之時,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!
就是社區團購的“低價”已經違反了我國的反傾銷法。為了維護我國當前開放、競爭的市場生態,國家必須要出來嚴格管控,不能任由其野蠻發展下去。簡單點來講,就是“反壟斷”。
如今,在個別社區團購平臺上,1分錢1盒雞蛋,9分錢一顆白菜,大蔥蒜頭免費領等等。明眼人一看,就很容易發現這已經涉及到了低價傾銷與不正當競爭的問題。
當然,消費者短時間內薅羊毛的確很爽,但是那些守著一方菜攤子的小商小販沒了生意,就很難受了。
無獨有偶,在前天,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聯合商務部召開了行政指導會。會議中就明確提出了互聯網平臺企業應當遵守“九不得”。
其中就包括了“不得通過低價傾銷、價格串通、哄抬價格、價格欺詐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”“不得實施沒有正當理由的掠奪性定價、拒絕交易、搭售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”兩條專門針對互聯網巨頭“低價傾銷壟斷”的禁令。
試想:如果任由以互聯網巨頭為主的社區團購,干掉了底部的菜市場和中小型超市,進而在未來形成農副產品壟斷,那價格的話語權就不是市場說了算了,而是由他們決定。
最后到頭來損害的又是誰呢?不用想了,必然還是我們小老百姓!
如此可見,國家對社區團購的整頓勢在必行。除了穩定良好的市場環境外,同樣也是為了穩定大家的菜籃子,保護好14億老百姓的大民生。
作為消費者的你,可能還在享受社區團購平臺薅羊毛的快感,但是,另一旁生活在底層的小菜販們,他們的生活可能就是另一種畫面了。
45歲的謝姐,是位于長沙岳麓區某菜市場的一名小攤主。由于自己沒有文化、技術,且年齡逐漸增大的緣故,于是在幾年前跟自己的丈夫做起了賣菜這門生意。
據丈夫老張介紹,無論刮風下雨,他們每天都是凌晨3點出發,去批發當天售賣的新鮮蔬菜。賺的都是一些辛苦錢。
早上6點之后,蔬菜批發的差不多了,妻子謝姐就開始騎電動車一家店鋪一家店鋪送貨了。一趟下來大概20分鐘左右。
從謝姐的口中我們得知,她們之前都是給10幾家飯店穩定供貨的,但今年就只剩那么幾家了,這幾家還是那些飯店老板出于之前的合作關系,才堅持讓她們繼續供貨的。如果僅憑攤點零售的話,那她們根本就沒必要干了,鐵定虧死。
“今年生意不好,主要是那個平臺沖擊太大了,如果這些平臺再增加的話,我們基本上全完了?!崩蠌堈f道。
老張口中的平臺,想必你已經猜出來了。沒錯,就是社區團購!
另外,還有農貿市場的小商販表示,現在老百姓和飯店店主們都不來菜市場了。為什么呢?批發市場價是七塊多,他們賣出去是八塊,也就賺個1塊錢的利潤差。但是在社區團購平臺上,只需要6塊錢一斤,比批發價還便宜。
所以大家現在都不買他們的菜了,而是都選擇在平臺上下單。
如今,他們所在的菜市場很蕭條,冷冷清清,根本就沒什么人來買菜。以前除掉攤位費,每個月還能掙五六千塊錢,但現在,他們已經連攤位費都交不上了。眼看就要過年了,攤位費交不上暫且不說,現在還沒錢回家過年,他們已經不知道該怎么辦……
儼然,社區團購對菜販們的沖擊,已然是一個不爭的事實。
如果巨頭們的補貼繼續無止無休,那么小商販們的價格永遠都不會有競爭優勢。那到最后,菜市場的小商販們,將不得不放棄他們之前那用來維系生活的一畝三分地。走到最后,小商販們都被逼走了,那菜市場也就慢慢消失了。
回過頭來,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:社區團購的本質到底是什么?
是為了搶占萬億市場與各大同行打的你死我活?亦或是為了資本的加注、流量的誘惑,不惜以數倍的補貼來搶奪小菜販們的飯碗?這些難道就是建立社區團購的本質?
不,都不是,互聯網創新的本質是利用科技的手段,為人民、為整個社會謀福祉。
但是,如今的社區團購,卻只知道一味地打價格戰搶占市場,迫使菜販們丟掉生計來源。這種只追逐資本利益,不著眼民生大計的行為,必然是會走不長遠的。
他們為什么不多考慮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降低農戶生產成本呢?或者是利用團購配送解決商販們蔬菜庫存積壓的問題呢?
就像央視新聞所說:互聯網科技公司,應該以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為使命,天上的星空,腳下的土地,都寄托著它們的愿景,而高遠的格局,絕不只是“惦記著幾捆白菜、幾斤水果”。
還記得當年的共享單車嗎?曾經是火到讓無數玩家追捧的明星產業,如今,當資本的潮水褪去,留下來的不過是一地雞毛。
ofo小黃車退押金還要等988年,現有將近1600萬人在排隊。摩拜單車已并入美團旗下,這意味著當年的初代小紅車也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。
同樣,像前些年吹的天花亂墜的P2P,以及最早期的生鮮電商,他們難道不是資本家眼里的潛力股嗎?但現實啪啪啪打了所有人的臉。
不難看出,他們失敗之中都有一個共性:那就是只顧自己的利益,脫離了為人們、為社會服務的本質。
因此,如今的社區團購,該回歸到為人民,為社會服務的初心了!
原創:王小孟
文章來源:公眾號(電商熱點)